不忘初心担使命 砥砺奋进再出发奋力开启癌症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第一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2021年10月13日)
国家癌症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张勇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今天我们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这是在中心和医院奋力拼搏、圆满完成“十三五”奋斗目标,全面开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
大会的主题和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认真总结医院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第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确定中心和医院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动员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为实现我国癌症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
这次大会的召开,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的关心和指导,充分体现了上级领导对中心和医院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心和医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受党委委托,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第一部分 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本届党委2016年4月成立以来,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领导融入中心和医院治理的各个环节,把党的建设贯穿中心和医院发展的全过程,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和国家癌症防治行动核心目标,推进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经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推动中心和医院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中心和医院工作呈现出奋楫扬帆、开拓创新、加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一)加强政治建设把稳政治方向,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
五年来,医院党委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所有工作全过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积极推进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医院章程、党委与行政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5年来共召开党委会98次,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作用。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克服肿瘤专科医院面临的实际困难,不讲条件、不折不扣保证改革措施到位,实现了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医药费用下降、医生技术收入提高的改革目标。
面对突发新冠疫情,党委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讲政治的高度,确保各项措施都统一到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上来,实现职工患者“零感染”,取得了癌症防治和疫情防控“双胜利”。
全力做好巡视整改工作。对2016年中央巡视和2018年国家卫健委巡视指出的问题,党委高度重视,诚恳接受,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定期督导,确保整改“清零见底”,实现被巡视后有触动、有行动、有效果,各项工作有转变、有发展、上台阶。
坚决响应落实国家扶贫攻坚要求,把扶贫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党委会多次专门研究部署,扎实开展党建扶贫(山西)、健康扶贫(内蒙古)、消费扶贫(山西)各项工作,为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完成作出了应有贡献。
深入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和国家癌症防治行动,落实国家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工作要求,积极推进北京、廊坊、深圳一院三区布局;探索多种共建模式,积极推进辽宁、山西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23个省(区市)设立省级癌症中心,全国癌症防控网络初步形成,肿瘤登记及监测随访网络基本建成,建立完善全国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质控网络,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二)加强思想建设树牢理想信念,坚定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五年来,党委以党中央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集中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化推进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意识、理想信念和作风建设。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党委创新工作方法,采取“三抓一带一落实”的模式,即“抓班子、抓干部、抓青年、带全院、支部落实”,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受到上级党委的肯定。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全面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受到上级督导组的认可。在今年党史学习教育中,党委委员、总支和支部书记46人完成了“书记讲党课”,党员反响热烈,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其中8个精品党课受到国家卫健委和院校的奖励。深挖红色资源,赴河南林州开展的党史院史寻根活动,赓续红色血脉,使“北京医疗队”精神得到传承和弘扬。强化为民情怀,着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共列出院级实事清单7项,党总支、党支部实事清单102项(已完成51项),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强化了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和宗旨意识。
强化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专题研讨、思想交流、撰写心得、讲授党课等多种方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核心学习内容,五年来党委中心组共学习49次,学习时数逐年递增。
狠抓党员经常性教育。通过主题党课、专题讲座、红色教育、演讲诵读、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每年的“七一”文艺汇演,成为医院品牌活动,每次都能汇聚起爱党爱国爱民的激情和力量。医院主题党日活动有特色、有水平,各支部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多项优秀主题党日活动在国家卫健委“学做共享”平台发布,获得好评。
培育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医院文化。在建院60周年之际,医院党委通过院史展览、出版画册、组织微视频大赛、举办荣耀庆典等多样形式,系统回顾医院光辉奋斗史,缅怀先辈辉煌业绩,使全院职工经历了“洗礼”,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通过《院所报》、官网、微博、微信等渠道,宣传新人新事新风,以及医院建设发展的新成就、服务患者的新举措、科普知识新理念、绿色环保新观念等,通过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
在近五年各级各类评优创先活动中,我院成绩突出、硕果累累。医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首都文明标兵单位”“全国巾帼建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人获得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干部”称号;70人次获得委直属机关党委“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83人次获得院校“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1人获得“全国卫生先进个人”称号; 1人获得“北京市师德先锋”称号;1人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2人获得“首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三)加强组织建设激发基层活力,坚强统领干事创业力量。
五年来,党委完成了2次全院性的党支部换届工作,坚持把支部建在科室,选任科室党员负责人担任支部书记,在全院党支部下设76个党小组,实现基层党组织的全覆盖。开展“创建五型党支部”活动:树立“一个支部一个品牌”意识,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树立“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意识,开展“两优一先”评选表彰;树立“一个难点一个方案”意识,推动各党支部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积极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及创建“模范党支部”“模范科室”工作,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强化党建责任制,探索党总支、党支部逐级述职评议考核激励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凝聚力、创新力。
突出强基提质,严格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注重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坚持党员发展的“双向培养”,既致力于将临床科研一线骨干专家培养发展成党员,同时也努力把党员培养成临床科研骨干专家,把组织教育培养贯穿于积极分子和党员工作、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五年共发展党员64人,其中科室主任4人,副高以上职称7人。
疫情期间,各党支部开展了“牢记初心使命,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主题党日活动,很多党员纷纷写下“请战书”,随时准备奔赴抗疫一线,有23名同志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为抗击疫情捐款近25万元。医院4名党员同志参加院校核酸检测队奔赴武汉开展病毒检测工作,获得“全国抗击疫情工作先进个人”“国家卫健委抗击疫情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等光荣称号。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执行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公示、任职等程序。五年来,党委选任调整中层干部100余人次,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做好“一报告、两评议”工作,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监督。坚持述职考核制度,每年由职工代表对职能处室负责人进行民主评议;在年度工作会上,对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进行打分评议;严格做好对试用期满和聘任期满干部的考核工作。实施职能部门中层干部轮岗制度,多岗位培养锻炼干部。
(四)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夯实两个责任,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党建工作、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着力落实“两个责任”。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紧盯人、财、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完善干部廉政档案建设,修订医院《权力明细表》和《权力运行流程图》,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
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聚焦关键节点开展廉政提醒,强化案例通报,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全方位、全覆盖深化廉政教育,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办好《纪检之窗》,推进廉政文化建设。2016至2020年,共处理信访举报126件,做到了件件有着落。(详见纪委工作报告)
(五)加强统战群团建设汇聚奋进力量,坚定一心开创良好局面。
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定期召开统战人士座谈会,做好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和统战人士的发展与任职考察工作,充分发挥和保障统战人士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以及智库作用。目前,我院共有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8名,在职民主党派成员71名,无党派人士138名,归侨侨眷15名,党外实职干部36名,在全国肿瘤防控领域发挥了高知群体的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职代会制度建设,定期召开职代会,审议医院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和提案报告,对医院重大事项进行民主投票,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高民主治院水平,维护和保障职工利益。丰富职工的体育文化生活,提高职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问卷调查显示,近年来职工满意度均在95%以上。
发挥共青团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加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建设,青年团员获得国家卫健委“读讲一本书”活动特等奖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4个。结合青年人特点开展特色活动,如志愿服务、义诊、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科学教育、正确引导、热诚服务广大青年。
全力做好老干部工作。坚持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邀请老同志参加,定期向老同志通报工作、走访慰问,及时发放补贴、慰问金等,支持老同志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的活动。隆重举行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仪式,表彰老同志的历史功勋,体现党对老同志的关爱关怀。
二、守正创新、攻坚克难,中心和医院事业发展成效卓著
(一)担当作为,防控疫情,全力维护医患生命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心和医院快速响应、科学研判,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召开会议86次,制定防控方案措施400多项。狠抓院感管理,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加强住院筛查管理,严格探视和陪护制度,加强全员培训、宣传动员和监督检查,确保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大幅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日检测能力最高可达到4000人次。医院选派4名党员同志参加院校赴武汉核酸检测队开展病毒检测工作;派出12批373人次医务人员驰援北京社区、高校,完成核酸采样56670人次,检测22571人次;响应北京市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工作号召,派出2875人次,完成180955剂次接种工作,接种量在朝阳区名列前茅。克服种种困难,通过增加早晚门诊、增开周六手术、开通线上诊疗、提供线上咨询服务,进行远程会诊、协调转诊等多种方式,在疫情期间全力为患者提供尽可能的便捷服务。
(二) 多措并举,保障高标准服务能力和高质量诊治能力。
全面实行线上预约挂号、APP“一站式检查预约”服务、线上缴费;开通互联网医疗和远程医疗中心,极大方便了患者。医院诊疗能力和诊疗规模不断提升,五年门诊量达到420.07万人次,住院人数达到30.21万,手术人次达到11.73万。2020年7月,住院综合楼落成启用,医院各项医疗设施获得均衡配套,大大改善了患者就医环境和医务人员工作环境。核心竞争力、临床综合实力保持国内领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我院在全国三级肿瘤专科医院中蝉联第一;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开展的2009—2020年度《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中,我院始终蝉联全国肿瘤学专科排行榜首位,胸外科也始终蝉联第一。
(三) 创新引领,统筹布局,牵头构建全国癌症防控网络。
加快推进“一院三区”总体布局,推动高水平癌症防治机构均衡布局。支持深圳分院内涵提升,打造服务深圳、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肿瘤中心。加快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项目建设,探索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有效模式。牵头编制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标准,建立疑难病种清单和关键技术清单。与辽宁、山西合作共建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推进建立23个省级癌症中心,与国内72家省、市级肿瘤医院签订肿瘤防治专科医联体协议,初步构建以国家癌症中心为龙头、以区域医疗中心为骨干、以省级癌症中心/肿瘤医院为核心单位,辐射地市、县级综合/肿瘤专科医院的癌症医疗诊治网络。
(四) 扩面提质,积极探索,贯彻落实国家癌症防治实施方案。
推进肿瘤登记、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到2020年,全国开展肿瘤登记区县达到1152个,覆盖人口5.98亿。完成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筛查指南的制定,编写出版《癌症早诊早治工作指导手册》。深化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建设,系统纳入医院1430家,收集表单30余万张,数据60亿余条,完成《全国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报告》。制定肿瘤单病种质控指标,以乳腺癌诊疗规范化质控为试点,持续规范200余家三级医院诊疗过程。建设国家癌症防控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全国31个省份3000余家各类医疗机构连接,为8000余位癌症防控人员提供服务。与无锡市、深圳南山区、坪山区合作建设区域性癌症综合防控体系。配合国家卫健委启动实施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试点工作,探索癌症综合防控的有效模式。
(五) 自主创新,矢志攻坚,推动基础临床科研取得积极进展。
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样本库和大数据平台建设。五年来,承担项目课题数量总计836项,经费约144213万,其中国家级项目课题250项,经费约107520万元。本院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共计4602篇,SCI论文2232篇,if共10279.611;第一单位发表文章4055篇,SCI论文1853篇,if共8178.445。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成功创刊《JNCC》,在Nature、NEJM、JNCI、Cancer Cell等国际顶尖医学杂志发声或合作,先后与20余家国际顶尖学术机构和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六) 招贤引智,聚才用才,加强肿瘤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
实施全球人才招聘计划,探索高层次人才薪酬制度改革,完善高层次人才分配激励机制。通过持续推行“引进人才基金计划”“人才发展奖励计划”“伯乐奖”等人才激励计划,及“青年骨干基金”“人才扶植计划”等人才培养计划,对引进人才及青年人才在科研方面起到激励、支撑和托举作用。五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1人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人获得“吴阶平医药创新奖”,3人获得“全国创优争先奖”,1人获得“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获得特设岗位教授,2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1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基金,4人获得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获得青年拔尖人才,4人获得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3人获得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做好研究生、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的教育和管理,五年来共招收研究生1135人,授予学位716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培训学员289人,招录进修人员1904人,开展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95项,为肿瘤防控工作培养了大批人才。
(七) 彰显责任,树立品牌,持续开展科普宣教等公益活动。
连续26年举办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连续22年组织开展希望马拉松募捐公益义跑活动,举办“健康中国·癌症防治行动”健康科普大赛,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新媒体等多种宣传平台进行健康宣教,发挥权威科普品牌的引领作用,为提高癌症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提高全社会的防癌抗癌意识做出贡献。
奋斗创造历史。本届党委任期的五年,是癌症中心主动对接国家健康发展战略,全国癌症防治工作协同机制和全方位全周期癌症防控模式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是肿瘤医院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一院三区”架构基本形成,打造世界最大、最强肿瘤医疗中心的远景目标获得大踏步发展的五年。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决策部署的结果,是上级部门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全院上下团结一心、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心和医院党委,向始终关心、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各级领导,向团结奉献、敬业创新,做出骄人业绩的全院党员、干部和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国家赋予的使命任务,对照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新期待,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还缺乏创新,方式方法上还比较呆板和单调;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方面,还缺乏大刀阔斧的魄力和决心;党务干部水平与工作能力还有待提升,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不足;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不足,战斗堡垒作用有待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需要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还需不断深化,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第二部分 今后五年中心和医院的使命担当
风劲帆满海天阔,劈波斩浪启新航。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心和医院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一届中心和医院党委将聚焦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开启全面建设世界领先、全国领军的高水平癌症中心和肿瘤医院的新征程。
一、奋斗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及国家癌症防治行动目标任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建设为根本,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文化建设为依托,探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肿瘤防控道路,努力实现中心和医院跨越发展、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建成世界一流的国家癌症中心和国际领先的现代化肿瘤专科医院。
二、总体思路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公益性主导,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提高站位、统筹谋划,全力以赴抓好中心和医院“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制订和实施,致力于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积极推动中心和医院发展方式、运行模式和资源配置的转变,进一步提质增效,实施精细化管理,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实现中心和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肿瘤预防、诊疗、康复全方面的需求,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新的贡献。
三、主要任务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确保党对中心和医院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中心和医院的工作实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持续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干部示范表率作用。三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坚持和加强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修订完善医院章程、议事规则等,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四是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确保医院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 勇立潮头领航向,积极推进国家癌症防治行动。
一是充分发挥国家癌症中心核心引领作用,积极推动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资源平衡、技术规范的国家肿瘤防控和诊疗网络,带动提升全国肿瘤诊疗水平。二是积极推进“七大体系”建设,健全完善肿瘤登记、早诊早治、药物监测、质量控制、健康宣教等全国肿瘤防控体系、网络和平台。三是推进高水平肿瘤基础研究,立足自立自强、自主创新,针对我国癌谱特点,精准开展研究和探索,力争在分子肿瘤学研究、原研药物开发、流行病体系建设等关键领域有所突破。四是积极参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相关活动,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办好顶级中英文专业学术期刊,扩大肿瘤防治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 创新引领谋发展,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对标国际先进水平,集中力量开展肿瘤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开展肿瘤前沿医学科技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实施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优势专科集群。二是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拓展临床信息系统的优化和应用,实现医院管理精细化,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诊疗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三是强化人才引进、培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改进人才评价体系,打造一流人才队伍。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加强转化医学创新平台建设,着力建设创新型医院。五是加快外科楼装修改造,改善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和患者就医环境。加快推进河北医院一期建设,确保2022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四) 文化建设谱新篇,不断增强全体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是以创建“模范单位”为契机,以文明单位建设为载体,继续将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中心和医院整体发展规划的重要位置,传承“北京医疗队精神”,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大力加强医德医风、精神文明和医院文化建设。二是切实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对统战人士的政治引领、团结支持和关爱培养,搭建建言献策、发挥智库作用的良好平台。三是坚持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巩固发展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渠道和机制。四是关心关爱离退休老同志,使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五是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领,发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作用,以科学理论团结凝聚青年力量。六是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五) 严字当头强纪律,毫不松懈推进作风和纪律建设。
一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加强执纪问责,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二是立足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日常管理监督,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深入纠正“四风”,持续转作风不松懈。三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和行业自律,建设一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严谨的医务人员队伍。
各位代表,同志们!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时代号角催人奋进。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党的百年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的鼓舞下,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和院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新一届中心和医院党委的带领下,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以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担当实干、攻坚克难,不断开创中心和医院建设发展的崭新局面,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国家癌症防治事业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