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院所资讯 >>院所动态 >> 正文

院所资讯

院所动态

林东昕教授的研究成果入选“2007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

发布时间:2008-02-27 浏览次数:
字号:
+-14

林东昕教授的研究成果入选“2007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2008年1月31日,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召开发布会,联合对外公布“2007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评选结果,我院所林东昕教授等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曾长青研究员等合作完成的工作——“证实CASP8基因启动子的一个六核苷酸插入/缺失多态与多种癌症易感性相关”入选其中。该项研究工作测试了CASP8、CASP10和CFLAR 3个控制细胞凋亡的关键基因的遗传变异与肿瘤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CASP8启动子的一个六核苷酸缺失变异可以降低肺癌风险。该缺失变异破坏了一个刺激蛋白-1的结合位点,从而降低了CASP8的转录活性。生物化学分析显示,具有这种缺失变异的T细胞的caspase-8酶活性低,因此在癌细胞抗原刺激下诱导激活的T细胞凋亡减少。进一步通过对4995名癌症患者和4972名正常人的对比分析显示,该遗传变异与多种癌症包括肺癌、食管癌、胃癌、直肠癌、子宫癌和乳腺癌等的易感性降低相关。该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免疫系统的遗传变异可改变对癌症的易感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07年5月出版的Nature Genetic(39(5): 605-613)上。
  其余入选的成果分别是: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并顺利传回探测数据;在多光子纠缠和光学量子计算的实验方面取得新进展;合成出室温条件下具有超大塑性的块体金属玻璃材料;找到保存在滞育卵囊中的胚胎化石和6.3亿年前的动物化石;合成出具有高电氧化催化活性的二十四面体铂纳米晶;揭示出多巴胺-蘑菇体环路在果蝇基于价值抉择中的调控作用;发现β抑制因子-1是调节CD4+T细胞存活和自身免疫性的关键因子;证实大熊猫仍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潜力;在声子晶体中实现声波的双负折射;发现全球水循环中的溶解无机碳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碳汇。最后两项因得票数一致,并列入选。
  本次活动由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等在内的1600多位专家参加了评审。(科研处 钟梅 魏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