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专业版大众版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专业版 >>院所资讯 >>最新医讯 >> 正文

院所资讯

最新医讯

无喉变有声,有声不歧视—头颈外科成功举办第33期无喉患者食管发音班

发布时间:2008-05-23 浏览次数:
字号:
+-14


                        无喉变有声,有声不歧视
          ——头颈外科成功举办第33期无喉患者食管发音班

  四月底,由头颈外科主办的无喉患者食管发音班在患者、家属、培训老师以及医务人员的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这已经是头颈外科举办的第33期食管发音班了。
  自1981年起,在老主任屠规益教授的倡导下,头颈外科开始举办无喉患者食管发音班,为的是“不仅仅要医治疾病,还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每年举办2期,至今已坚持了17年。17年来,经过历届主任的精心安排,共培训了400余名无喉患者,使他们在失语的痛苦中看到了希望,从此告别了无声的世界,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这一期培训班仅仅用了不到三周的时间, 这14名患者都不同程度地掌握了发音的要领。有几名患者甚至能够讲短语。在闭幕仪式上,每名患者和他们的亲属都非常的激动,患者争先恐后的站起来为在场的人展露他们两周以来的成绩。有名患者一口气从1数到10,最后用一句“谢谢你们”结束了他的汇报演出。不要小看这几个字,要知道,从过去的用声门发音改为用食管发音,要经过艰苦的打嗝训练才能做到,这对于50岁以上高龄的癌症患者来说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位食管发音班的老师激动的说:“自从学会了用食管发音,再也不怕家里的电话机响了,生活变的更有自信了”。还有一位家属也站起来表达了他激动的心情,他说:“老父亲做了全喉切除手术,从此不能讲话,家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做儿女的总感到愧疚,总想帮助他可又没有什么好办法,这回参加了食管发音班,看到父亲又能讲话了,心里安慰多了”。很多患者和家属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为了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一位家属还当场宣读了患者自己写的一封感谢信:“我有幸参加了这期食管发音学习班,时间虽然很短,但收获很大。我有三点体会:一是觉得这样的学习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非常人性化。充分体现了治病救人的方针。这样的学习班应多办,应该长期办下去。二是,学习班领导组织得认真,老师教得认真,学员们学得认真。学习班有头有尾,善始善终;老师们以自己的现身说法讲课,讲要领、讲窍门,听起来非常亲切。学员学习很用心、很卖力,有的学员练得汗流浃背,很有毅力。第三也是我收获最大的就是我看到了能重新说话的希望。手术前我爱说爱唱很活跃,手术后变成了哑巴,内心极端痛苦。通过这次学习,我又乐观起来。我一定争取多讲话。感谢学习班的倡导者,组织者。感谢四位老师。”
  一位学员当场展示了他的硬笔书法:“无喉变有声,有声不歧视”。
  看到患者和家属们兴奋、满意的笑容,参与主办培训班的徐震纲主任、党办吕春梅主任、王晓雷大夫、殷玉林大夫、科秘书王红以及两名护士长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微笑。闭幕式开成了联欢会!(头颈外科  杨燕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