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5月10日,经过3个多小时的旅途颠簸,护理部23名护士长、基础二支部8名党员来到位于河南省西北的林县。 怀着期盼和憧憬的心情,我们参观了林县食管癌防治基地。基地安静地隐身于村落之中,大门两侧“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医疗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林州食管癌防治研究基地”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大门内,一眼就望见吴阶平副委员长亲笔题词的“太行抗癌工程”的大石。这里对于我们医院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他的过去和现在,展望他的未来。通过观看设在基地的“风雨兼程四十载,热血丹青为人民”展览后,我们了解到,50年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的名字与“林县食管癌防治”紧密相连。从1958年李冰院长初次到林县做调查,到现在的“国家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无不凝聚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疾苦的关心、对肿瘤防治事业的关怀,凝聚着我院几代医务人员的艰苦努力和辛勤付出。老一代医务工作者为我们留下的“基地精神”是宝贵的,他们不畏艰险、深入农村最基层、锲而不舍的实践勇气;他们“一切为了病人”的高尚医德;他们勇于向病魔挑战的大无畏精神;他们的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的团队意识……。他们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现在时代变了,生活条件改善了,但是“精神”却是不能变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基地精神”,继往开来,开拓我国肿瘤防治事业的新篇章。 5月11日,细雨霏霏,我们一行31人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劈开太行山”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解放初期,林县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从1957年起,奋战十年时间,终于建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气势磅礴、悬挂在太行山上的红旗渠。现在红旗渠已经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地方,人们到这里来,不仅仅要看那条渠,更多的是体会到一种顽强的斗争意志和极高的聪明才智;体会一种精神,一种时代的精神,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立更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的指引,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走向进步,我们的民族才会生生不息。任何时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都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无价之宝!红旗渠精神代代传,我们的事业永远向前!(图/文 护理部 基础二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