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文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建设无烟医院行动计划
——
背景
2008年是世界卫生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生效的第三年,按照公约要求。中国将修改或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在2011年达到100%室内无烟的标准,为民众提供普遍的保护。
为积极履行公约,2009年5月22日,卫生部发布了《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要求自2011年起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全面禁烟,要求各部门加强领导,落实卫生部门控烟履约责任;强化措施,全面加强控烟工作力度;广泛动员,努力营造良好控烟氛围;督导检查,努力实现卫生部门全面禁烟目标。
作为国家级肿瘤专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是该行动的积极响应者和实施者。目前,我院所已成为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共同倡议的“迈向无烟中国”行动的项目单位,力争尽快步入“无烟医院”的行列。为此,院所制定“建设无烟医院行动计划”,制订相关政策,加强控烟知识宣传、技能培训,实施控烟措施和监督机制,营造和谐健康的无烟就医环境和工作环境,最终在全院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达到100%无烟,降低被动吸烟的危害。
目标
到2010年5月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门诊楼、医技楼、病房楼和科研楼为100%无烟大楼;
到2010年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所有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为100%无烟。
2015年底,院所员工吸烟率降低10%。
步骤一 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的准备
◆成立创建控烟工作小组
◆进行现状评估:对本院一般情况、控烟工作能力情况、过去开展的烟草控制活动、禁烟政策及其执行状况、吸烟和被动吸烟情况、员工烟草危害知识、创建100%无烟环境态度等进行现状评估,调查表设计,调查,以及结果分析和解释,将现状评估结果向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报告,并及时得到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的认同
◆召开本单位职工大会,向本单位职工公布单位人群的健康状况、医生烟草流行现状、医院其他人群吸烟现状以及其它相关情况,报告及其相关资料备份存档
◆组建控烟执行小组,考现状评估结果和无烟医疗机构的标准,制定本院所规定和100%无烟环境创建实施方案。在计划执行的第一个月,每周召开执行小组会议,讨论和分析控烟执行情况,向单位领导和职工反馈;负责组织控烟宣传活动和制作宣传材料,2-10月每月有宣传活动和监督反馈报告;10月以后根据执行情况,调整工作频度;在癌症防治活动周和世界无烟日活动中开展控烟宣传
◆组织员工代表对实施方案和规定的内容、各岗位在方案和规定执行过程中的职责进行讨论和确定,并向全院所告知
◆组织院所员工代表对禁烟标志、健康警语、宣传材料等的制作和室外吸烟室的设置进行讨论
◆所有室内场所完全禁烟,在入口处设置无烟机构告知牌,在场所内设置明显的禁烟标识,张贴禁烟规定
◆安排了人员和场地准备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
◆建立健全控烟监督机制,包括设立控烟监督员等
步骤二 宣布无烟医院建设启动
◆由院所正式出台无烟医院的规定
◆通过行政、党团工会系统传达到所有部门和员工
◆选择一个有意义的日子,由院所领导向社会宣布本院所正式建立无烟医院,欢迎社会监督
◆通过媒体报道本院无烟医院建设启动的新闻
步骤三 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的培训
通过培训加强单位或场所无烟规定的有效执行。针对不同岗位和职责的人员,开展不同内容的培训
◆针对全体员工:吸烟和被动吸烟的危害;创建100%无烟环境的意义
无烟规定的内容;各岗位在无烟环境创建中的职责
◆针对控烟工作小组成员:100%无烟环境创建的最佳实践
◆针对保安和保洁员:劝阻吸烟技巧
◆针对医务工作人员:如何在治疗过程中加入控烟内容
◆针对吸烟人员:戒烟技巧
步骤四 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措施的落实
◆按照规定,不同岗位和职责的员工履行职责
◆按照实施计划,举行相关活动,包括各类控烟主题的文化活动和评比,如学术讲座、辩论会等
◆完成每月的进展报告
◆每月反馈实施结果,根据现状调整实施策略
◆联系媒体,定期追踪观察医疗卫生机构的控烟亮点活动
步骤五 对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监督和评估
在整个创建过程中建立一套监督反馈机制,定期搜集员工和管理层的反馈意见,并认真、及时地对员工和管理层提出的评价、建议和问题做出回应,在必要时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反馈机制包括:
◆定期开展员工匿名调查(由地方疾病控制中心等外部机构)
◆通过机构内部网站设立反馈系统,包括“建议信箱”和开会时给出时间提问等
◆监督员通过观察和拦截调查,每月完成执行报告
◆在重要场所尼古丁检测
◆综合上述不同途径获得的信息,形成每月的执行报告
实施策略:
1、成立创建无烟医院领导小组和实施办公室
院所控制吸烟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控烟综合行动,包括制订控烟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和建立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检查和监督干预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结果及相关情况做出相关决定。设院所控烟活动办公室,承担控烟活动的常规工作。各科室设控烟负责人和监督员,负责本科室控烟工作。
领导小组:
组长:赵平 董碧莎
成员:院所领导、职能处室和科室领导
实施办公室:设于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负责人:邹小农
成员:院所领导、职能处室和科室领导及院所控烟小组人员。承担宣传和监督工作。
2、基线调查
在项目开始之前,对院所全部长期及临时聘用人员以及在楼内办公的外单位人员进行调查。形成调查报告给予发布。
调查内容:了解吸烟、被动吸烟情况;在诊室和办公室内吸烟的状况;员工对烟草危害的知识和相关政策的了解情况。医疗区和办公楼的整体分布情况等。
3、修订和修改现行的规定
职代会讨论院所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条例
组织相关专家研讨修订现行的规定
征求大家意见
创建领导小组通过规定
4、培训
制定培训计划,培训领导小组和实施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聘请卫生部领导、著名控烟专家,必要时可以聘请国外专家进行培训。
全体工作人员培训:利用各种工作会、总结会等,设立控烟专题等方式进行宣传和培训,以控烟为主题开展党团工会活动。
5、实施
无烟医院启动:召开大会,院所主要领导对外宣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为无烟单位;并经多家媒体给予报道,接受社会和媒体监督。
媒体报道:邀请CCTV、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对该项活动进行报道。配合部分媒体对开展的活动跟踪并做深度报道。院所内部媒体开设专栏,报道和宣传无烟单位。
环境布置:单位入口处制作明显的标志告知员工和来访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为无烟单位。与后勤及相关部门联合,按照院所的有关规定,在相关地点张贴明显控烟标识。
6、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无烟单位
深入报道:组织相关媒体,系列报道无烟单位的创建活动并监督实施,做无烟单位的深入报道。
利用多媒体设施:利用和完善楼内的视频系统宣传吸烟和被动吸烟的危害及如何创建无烟环境。
制作宣传材料:利用院所资源, 组织人员进行有关创建无烟单位的宣传材料制作,院报开辟创建无烟单位专栏,网站开辟创建无烟单位专栏。传播与控烟知识相关的电子和平面信息。
7、监督和评价
干预后的调查和评估
新闻媒体监督
外部人员监督
8、总结表彰
活动内容
1. 制定控烟计划
(1)包括向上级领导汇报,在院领导层动员及对本院控烟的能力进行讨论;(2)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建立执行办公室和工作网络;(3)讨论相关示意图和无烟标记的布局,制作宣传栏;(4)准备传播计划和材料;制订无烟场所的规定和实施方案。
2. 控烟能力建设
对党政工团中层干部、医务人员、科研人员、进修生、研究生、保洁员、保安等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控烟知识、宣传技能、材料制作、劝解技巧等。
3. 实施控烟措施
(1)公开宣布并承诺接受社会监督;(2)设置无烟场所标记、示意图和内部禁烟标记;(3)将控烟活动融入科室常规工作;(4)将控烟工作融入单位文明建设;(5)内部宣传。
4. 报道活动进展
(1)媒体对院领导公开宣布无烟医院的深度报道;(2)媒体对典型事件的报道;(3)媒体以多种方式常规报道及宣传。
5. 评价控烟效果
(1)媒体或当地执行部门定期对宣布为无烟场所的地区进行观察和检查;(2)公布观察和检查结果,分析原因。
进度安排
摸底阶段:基线调查及资料整理与处理(2009年7月)
准备阶段:干预计划的制定和项目宣传(2009年8月)
启动阶段:建设无烟医院,营造无烟医疗环境启动会(2009年9月)
实施阶段:实施干预(2009年9月-2015年12月)
监测与评估
定期开展检查,通报全院公共场所控烟监测情况
设置控制宣传栏,传播远离烟害的知识与技巧
将各科室控烟能力建设及效果评估情况列入年度评优指标
定期向国家项目办公室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行动计划及各项活动的实施情况
附件1:肿瘤院所执行“关于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实施条例
为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卫妇社发[2009]48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根据本院所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实施条例,请院所全体职工遵照执行。
第一条 本条例适用于院所范围内所有工作场所禁烟的监督管理活动。
第二条 实行目标责任制,采取“领导带头、全院参与、分级管理、人人有责”原则,成立禁烟领导组织,将院所工作场所禁烟工作纳入院所发展规划。
第三条 建立院所和科室禁烟管理制度,设立禁烟监督员。
第四条 所有工作场所设立明显的禁烟标识。
第五条 建立健全禁烟考评奖惩制度。对屡有违反禁烟条例的职工及科室,院所禁烟办公室视其情节严重分别予以警告、通报和处罚,上报有关部门取消年终优秀评比资格;对积极开展禁烟活动的个人和达到工作场所100%禁烟的科室给予表彰。
第六条 开展多种形式的禁烟宣传和教育,传播吸烟有害的健康知识和远离烟害的重要性,鼓励吸烟职工戒烟。
第七条 倡导全院职工积极参与和支持工作场所禁烟工作,做到不带烟品进入工作场所,不在工作场所吸烟,不向他人敬烟和不接受他人敬烟。招募新职工、进修生、研究生以及所有合同制员工时,申请者须承诺在院所工作学习期间做到不带烟品进入工作场所,不在工作场所吸烟,不向他人敬烟和不接受他人敬烟。与社会化服务签约的物业、陪护、保安、车管等公司签订合同时,院所主管部门应主动告知我院所实行全面禁烟,合同签约方必须承诺所有服务人员在院所工作期间做到不带烟品进入工作场所,不在工作场所吸烟,不向他人敬烟和不接受他人敬烟。
第八条 全体职工有劝阻其他职工、患者或来访者在院所工作场所吸烟的责任和义务,共同营造无烟就医环境。
第九条 院所内的食堂、小卖部等一律不出售任何烟品。
第十条 院所一律不得张贴烟草广告,不接受烟草公司及相关企业任何名义的直接和间接赞助。
第十一条 公民有权享受无烟环境的医疗服务,有权向院所禁烟组织举报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权监督院所禁烟职责的执行。
第十二条 对拒绝、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将报公安机关依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相应处罚。
2009年7月1日
注:此条例于2009年7月3日经院所第三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讨论。
附件2:控烟相关概念定义
吸烟:拥有或支配点燃的烟草制品,而无论是否吸入或呼出烟雾。
二手烟:“二手烟”是指吸烟者在吸烟时燃烧烟草制品产生的烟雾,烟草企业也将“二手烟”称为“环境烟草烟雾”。当空气受到烟草烟雾污染时,特别是处于密闭环境中时,所有身处其中的人都会吸入烟雾,不管是吸烟者还是非吸烟者都会身受其害。由于吸入烟雾并非主动吸烟者,所以这也被普遍称为“非自愿吸烟”或“被动吸烟”。
100%无烟空气:包括但不仅限于不存在可看见、闻到、感觉或测量的烟草烟雾的空气。
室内或封闭的:包括有顶部遮蔽或一或多处墙壁或侧面环绕的任何空间,而不论顶部、墙壁或侧面使用了何种物料,也不论该结构是永久的还是临时的。
公共场所:涵盖公众可以进入的所有场所,或供集体使用的场所,无论其所有权或进入权。
工作场所:公众在其就业或工作期间使用的任何场所。不仅包括进行工作的场所,还包括工作人员在就业期间使用的附属或关联场所,如走廊、升降梯、楼梯间、大厅、联合设施、咖啡厅、洗手间、休息室、餐厅等,工作期间使用的车辆也属于工作场所。
无烟环境标准
“100%无烟环境”是唯一一种能够保护所有人免遭“二手烟”危害的手段。在医疗卫生机构创建100%无烟环境,要求在所有室内工作场所和室内公共场所完全消除吸烟和烟草烟雾,不得在室内吸烟,通风、空气过滤或设置任何形式的吸烟室(无论是否有专门的通风系统)都不符合要求。被命名为100%无烟医疗机构必须达到以下标准:
◆所有室内场所实现100%无烟,即无烟味、无烟头和无人吸烟,检测空气中无尼古丁成分。
◆有符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8条及其实施准则的控烟制度和有效的实施措施;
◆场所内有符合标准的禁止吸烟标志,宣传栏内有配合无烟环境建设的内容;
◆评估结果表明,已经连续1年达到100%无烟标准, 并已经融入到常规工作流程中。
附件3
肿瘤院所院所控烟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赵 平 董碧莎
副组长:石远凯 赫 捷 王明荣 马玉林 付凤环
成 员:沈慧芝 吕春梅 代 敏 王 艾 朱津国
邹小农 王 铸 邵 军 孔德山 赵金明
孙红兵 赵志和 谭碧竹 夏京辉 李春甲
张金萍 刘尚梅 周彩虹 钟 梅 徐 波
马建辉 周纯武 李晔雄 王子平
领导小组下设控烟办公室,承担宣传、监督工作。
控烟办公室设在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
负责人:邹小农
2009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