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所动态
走近妇瘤科主任吴令英教授
——
点点滴滴都是情
——走近妇瘤科主任吴令英教授
发布日期: 2012-4-26 | 撰稿: 张平(党委办公室)

妇瘤科主任吴令英,是肿瘤医院临床科室少数几个女学科带头人之一,高声阔步、雷厉风行,巾帼不让须眉。性格爽朗的吴主任每天面对那些身为人母、身为人妻、身为人女的病人,心里总是沉甸甸的。在她看来,救治她们,不单单是救治了一个个体,而是挽救了一个个家庭。 这天晚上11:40,飞机几经辗转终于降落在了首都机场,吴令英努力穿过抱怨的人群,急急向出口走去。尽管她对飞机的不准时心里也颇怨怼,但她没时间和人理论,出差了几天科里有很多事务等着处理,加上明天一早要出门诊,想着又有很多病人等在门口,吴令英禁不住又加快了步伐。刚刚到家,手机突然响了,铃声在静谧的夜里显得格外尖利,吴令英赶紧一把接起。 “喂,吴主任,您回来了。快,科里有病人……”。 “我马上来。”吴令英边听电话,边抓起外套,一路小跑奔病房而来。 几天前一个病人因良性卵巢囊肿入院,手术很顺利,谁想几天后却突发肠梗阻。打开病人的腹腔后大夫们吃惊地发现,肠子像一碗驼了的面条紧紧粘在一起,根本无法正常分离。手术从下午3点一直做到了半夜,请了好几位专家都没有办法。拨吴令英的手机,关机!再拨,还是关机!打电话的大夫急得团团转。病人的儿子不想让母亲受太大损伤,在放弃治疗的同意书上签了字。大家的心中都有所不甘却又很无奈。临关腹前,年轻大夫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拨了吴令英的电话,天哪,竟然通了!在场的所有医生精神都为之一振。 火速赶来的吴令英,边换手术服边说:“我们要救活她!请家属来,我跟他谈!” 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吴令英亲自动手剥离粘连的肠子,可是一剥就破。怎么办?此时吴令英的心里异常矛盾。妇瘤科曾经打过多少“大仗”、“恶仗”,把那么多恶性程度很高的病人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如今面对一个良性肿瘤的病人,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把她治好,现在却说要放弃,这从心里上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想到这,吴令英坚定地说:“我们要救活她!再请!就是找遍北京城的专家,也要把她救活!”情急之中,吴令英想到了本院外科退休的老主任余宏迢。余主任赶来后一句“应该能切”,给了吴令英莫大的信心和鼓励。凌晨4点,手术结束了,科里兴奋得象打了一场大胜仗。吴令英心里也非常激动,在彻夜未眠中迎来了新的黎明。 早晨,吴令英准时出现在了门诊诊室,门口已经围了一群人。作为全国知名度最高的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每天慕名前来找她看病的病人数不胜数,挂她的号的人很多,挂不上的人更多,而开了住院证很长时间住不进来的病人也有。对等不及的病人,吴令英通常会让助手打电话,有时候,她也会亲自打电话表示歉意。 第一个病人,吴令英有印象,是子宫内膜癌,已经开了住院证。还没等她坐定,病人和家属已经急切地围过来。 “吴主任,这几天我们检查的结果都出来了,我们想马上做手术”。说完,病人的眼圈就红了。 这个病人初诊时,化验单显示大便潜血呈阳性,但病人没有任何症状。吴令英平时非常注意病人检查中出现的任何异常,于是建议对此进行追踪,最后检查结果显示是早期胃癌,可以说,及时发现是病人不幸中的万幸。 “吴主任,我们是农民,家里没钱,在这儿啥人都不认识,这又发现了胃癌,我们该咋办呐?” 吴令英望着愁苦不堪的病人和家属,心里非常不是滋味:“你现在不是认识我了吗,你放心,我会帮你都安排好。” 病人捂着脸哭了。 中午12:20,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吴令英直接回了办公室,饭也不想吃了,真的困了。 下午2:00,吴令英来到病房,年轻大夫对她说:“吴主任,12床那个病人还是要求做根治,解释不通“。12床病人,得的是妇科的癌前病变,不是很严重,但对癌症的恐慌使她非要求做根治术。根治术曾在业界很流行,但吴令英严禁自己科里的医生为病人做过度治疗。 吴令英禁不住皱了皱眉头,她径直来到病房,12床病人看见她,像见到了救星,直接扑跪在面前,说不给她做根治,就不起来。吴令英见此,就让家属和病人来她办公室,她详细解释了病情,见病人不明白,吴令英拿来纸画了一张图。 “你看,你这一块肿瘤还没有变成癌,也没有扩散,只要把这切除你就好了,花的钱也不多。而你要做根治,不但钱花得多,并发症也大。”病人有些被说动了但还是犹豫不决。 此时,吴令英已经站了起来,严肃地说:“如果你仍想做根治,那我就只能请你出院,从医生的责任角度说,我们坚决不能做这样的手术。不是钱花的越多就治得越彻底。” 晚饭后,病人给她打来电话:“吴主任,我想通了,我听您的。” 挂上电话,吴令英起身做了一个长长的舒展动作,很疲倦,但心情很好。望望窗外,又已月上柳梢。 下班,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