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会议
必读!Lancet发布的全球癌症生存监测报告释放了哪些信号?
Lancet发布全球癌症生存监测报告
基于人群的癌症生存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体系应对癌症总体效果的关键指标。全球癌症生存分析(CONCORD)工作组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位科学家,首次推进全球癌症生存监测项目。2015年,CONCORD工作组发布了第二轮全球癌症生存监测情况(CONCORD-2),CONCORD-2研究覆盖67个国家或地区的279个癌症登记处,对1995-2009年诊断为10种常见癌症(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肺癌、女性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白血病)的患者(包括成人和儿童)生存情况进行分析,是当时全球最大规模的癌症生存研究。
如今,这一“全球最大规模”的记录再次被CONCORD自身所刷新。1月30日,《柳叶刀》(Lancet)杂志在线发表了2000-2014年全球癌症生存趋势监测报告,即第三轮全球癌症生存分析(CONCORD-3)。在CONCORD-2研究基础上,CONCORD-3的覆盖范围和监测癌种进一步扩增,涵盖全球71个国家或地区、322个癌症登记处的18种常见癌症,超过3750万成年(15~99岁)和儿童(0~14岁)患者纳入其中(代表了全球约3/4的癌症患者)。
CONCORD-3研究报告究竟释放了哪些信号?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副主任陈万青教授作为CONCORD工作组的中国专家代表,受《中国医学论坛报》的特别邀请,第一时间为您解读!
预告:CONCORD-3全球癌症生存数据图解将于近期推出,敬请期待!
近期,由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牵头组织的全球癌症生存分析工作组(CONCORD)在国际知名杂志《柳叶刀》主刊发表全球癌症生存监测的最新分析结果,将为全球癌症防治策略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因此备受关注。
CONCORD研究第三轮(CONCORD-3)共收集了来自全球71个国家和地区的322个癌症登记处2000-2014年超过3750万癌症新发病例的随访数据,监测的癌症种类包括成人(15~99岁)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胰腺癌、肺癌、女性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以及成人和儿童(0~14岁)脑瘤、白血病及淋巴瘤。与上一轮的CONCORD-2相比,CONCORD-3进一步扩大了研究规模、覆盖人群范围和监测时间,使数据代表性得到了进一步保证,趋势分析更加可靠,研究癌症种类进一步增加。
生存率整体提升,但地域差异明显
2000-2014年间,全球范围内癌症整体5年生存率均有明显的提升,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挪威、冰岛及瑞典等国家大多数癌种的生存率均显著提高。很多癌种特别是一些预后较好的癌症,生存率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和女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稳步上升,但上述癌症在欠发达地区的生存率则相对较低。让癌症患者获得早期诊断和最佳治疗的医疗及社会资源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分布不均等,可能是导致生存率出现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
高致死率的癌症防控仍需多方合力
预后较差的肝癌、肺癌和胰腺癌仍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但值得庆幸的是,在过去的20年间,一些国家在肝癌、肺癌防控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有效提高了这些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例如,韩国、瑞典、葡萄牙及挪威在肝癌生存率方面,均上升了10%以上;包括英国、中国、韩国及日本在内的21个国家在肺癌生存率方面,上升了5%~10%。然而,胰腺癌生存率在全球范围内均较低,2014年,其5年生存率不足15%。因此,未来需要更为紧密的国际合作,共同探究其可能的危险因素与早诊早治方案等综合防治策略,力争在胰腺癌的防治方面取得突破。
内镜筛查和早诊早治卓有成效
在过去的20年间,韩国和日本的胃癌生存率上升趋势明显。2000-2004年和2010-2014年相比,韩国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49%上升到69%,日本也由51%上升到了60%。日、韩在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上所取得的成绩,与其近20余年在全国范围内对40岁以上人群开展胃镜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密不可分。近年来,我国胃癌防控也已初显成效,5年生存率上升到35.1%,但与日本及韩国仍有一定的差距,应继续加强癌症防治知识的普及,扩大胃癌筛查及早诊早治覆盖人群,推广机会性筛查,提高早期癌症的诊断率。
我国癌症生存率稳步提高
2012-2015年间,我国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为40.5%,主要癌症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肺癌19.7%,胃癌35.1%,肝癌12.1%,食管癌30.3%,结直肠癌52.7%,乳腺癌82.0%。从时间趋势上看,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正稳步提高,其中,预后较好的癌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及结直肠癌等,生存率提高了10%以上,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上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的生存率也分别上升了9.4%、4.6%和2.0%。此外,我国城乡癌症生存率差异明显,反映出我国农村人口医疗资源、医疗水平与城市仍存在较大差距,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亟待改善。
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随访,持续动态监测癌症患者生存信息,为反映一个地区的肿瘤负担以及评价医疗资源和防治水平提供了重要信息,也为国家和政府卫生政策和卫生保健体系的制订与构建提供了科学信息,在癌症监测中,其与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样重要。
在我国,作为癌症防治工作中的主要环节,肿瘤登记受到卫生计生委的高度重视,自2008年设立中央转移支付项目及肿瘤登记随访项目以来,加强了肿瘤登记点的建设、数据质量控制和应用,肿瘤登记的代表性、数据质量显著提高,在癌症防控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进一步加强了人群病例随访工作,通过生存率的结果科学评价癌症防治效果,并作为癌症控制规划的重要指标。我国癌症监测工作的稳步发展,必将为我国癌症防治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 | 陈万青(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全国肿瘤登记中心)
编辑 | 豆豆(中国医学论坛报)
附:作者简介
陈万青,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副主任。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研究室首席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与控制分会常委、肿瘤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肿瘤防治规范化培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肿瘤远程医疗联盟副主任委员,中国控制吸烟协会肺癌防治控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乳腺病协会国际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亚洲肿瘤登记联盟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肿瘤》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J Epidemiol、Chin J Cancer Res副主编,Asian Pac J Cancer Prev东亚区副主编,《现代肿瘤医学》副主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影响因子合计400余分, 主编、副主编专著1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