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人文故事
【关注】在京“一号难求”,却毅然南下!他把国内顶尖癌症治疗技术带到深圳
2018年1月20日,赫捷院士第九次飞抵深圳。
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赫捷院士离开北京一次并不容易。
可为了兑现与深圳医疗卫生事业“三名工程”的君子之约——将国内顶尖、国际领先的肿瘤专科服务带给深圳人,他经常是下班后、周末或节假日出发到首都机场,第二天清晨8点不到就出现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的晨会、科室、手术台、会客室等地方,服务患者、解决医院发展遇到的棘手问题。
而这一次回深圳医院参加年终总结会,赫院士的心里踏实许多。在2017年底,这家正式揭牌还不到一年的医院,交出了一份闪亮的“成绩单”。
带给深圳一个团队
让京深两地的胸外科一样全国顶级
没有和肿瘤打过交道的人可能不太了解,赫捷院士是享誉国内外的胸外科顶尖专家,他领衔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连续八年全国排名第一。
作为肿瘤诊治领域的“国家队”医院,这里每天都有许多患者慕名前来就诊。想要挂上专家号,得等待多时。
2018年1月1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发布信息:因床位紧张,有214个病人等候两周没有住上医院。
早在去年5月初,就有两名深圳患者深深体会到这种出门看顶级医生的难处了。他们均在体检后发现肺部结节,特地前往位于北京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想挂赫捷院士的专家号,但排队半个多月才见到院士。
平时“一号难求”的赫捷院士,在深为市民免费义诊科普
当得知患者来自深圳后,赫捷院士亲切地告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已经在深圳‘落户’,我本人也会经常在深圳工作。北京和深圳胸外科是一个团队,你们全家这么多人在北京不但开销大,而且照顾病人也不方便,手术安排在深圳医院更能解你们的燃眉之急。”
不管多忙,他总要亲自为患者手术
每次来深圳,深圳医院胸外科团队都知道,亲任学科带头人的赫捷院士无论有多繁忙,几乎都要亲上手术台为患者治疗。
2016年12月12日,赫捷院士在深圳医院做的第一例肺部肿瘤微创切除手术获得圆满成功,留下富有历史意义的“金手印”(滑动查看图片)
2016月12日12日,赫捷院士在深圳医院进行了胸外科第一例完美的肺癌胸腔镜微创肺叶切除手术,开启胸外科“国家队”落地深圳的历史新篇章;
2017年2月20日,赫捷院士再次完成深圳医院胸外科第一例纵隔肿瘤微创手术,实现深圳肿瘤诊治领域的重大突破;
2017年5月28日,赫捷院士放弃端午节休假飞往深圳,为两位到北京求医的深圳患者手术,兑现给他们的承诺;
2017年7月31日,他又亲自为一名右肺下叶癌患者施行微创手术治疗。
院士的率先垂范激励着新团队迅速发展,让更多深圳患者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治疗好处。
扎根深圳,他们取消在北京的专家号
作为“三名工程”赫捷院士胸部肿瘤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助手牟巨伟教授,是北京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他远离北京的妻儿,全职扎根深圳带领团队。
“为了让大家安心在深圳工作,我们在北京医院的专家号都取消了!”牟巨伟教授作为深圳医院大外科主任、胸外科主任,现在一心一意服务深圳、华南地区患者。
为了让北京和深圳团队服务水平一致,院士还进行了几项“严苛”的规定: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助理、胸外科主任高树庚教授、副主任薛奇教授,以及赵峻、高禹舜教授等病区主任和护士长每年都会在深圳医院工作一个月;
律方、赵亮、苏凯、杨昆等年富力强的副教授更是要在深工作六个月。
如此强大的阵容和后盾依托,在深圳乃至华南胸外科界都堪称顶级团队。
这意味着深圳本地肿瘤患者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国内顶尖胸部肿瘤专科诊疗服务。
在赫捷院士的领导下,深圳医院胸外科开科一年,就成长迅猛:
完成门诊2300余人次,住院病人700余人次,手术270余台,无非计划二次手术和术后死亡病例。
胸外科医教研各项工作均位居全院第一,住院病人和手术量跃居深圳市胸外科前列。
带给深圳一座医院
用实力证明:看大病不用再跑北上广
深圳每年新增肿瘤患者2万多例,而且新发病例增长的趋势没有减缓,其中八成患者选择前往北、上、广去就医。
作为经济发展全国一流的创新型国际化城市,深圳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解决“看大病难”这个“民生之痛”,要请全国顶尖团队来填补没有肿瘤专科医院的空白。
深圳的呼声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大力支持,而这副重担交给了赫捷院士领导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2017年3月18日,赫捷院士代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与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签署协议,双方正式合作运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从此,赫捷院士最为珍惜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这块金字招牌,以“一院两区”的合作模式,在全中国除北京外,唯一悬挂在了深圳这片创业的热土上。
签约以来,深圳成了赫捷院士最频繁的外出目的地,成为他时刻关心的事业。
在赫捷院士的引领下,在常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绿化院长的率领下,在以北京团队为核心的基础下,这座新兴医院迅速吸引全国各地人才的青睐,每次全国招聘都会吸引包括协和、复旦、中大等各地名校人才加盟。医院员工从揭牌时刚刚过百,到2017年底已经达到500多人。
最令赫捷院士感到欣慰的是,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短期内就获得巨大提升,肿瘤防治“国家队”用实力证明了他们的存在。
以胸外科、放疗科、乳腺外科、肝胆胰外科、妇科、大内科等科室为代表,医院用一批深圳乃至华南地区的首例高难度手术,以及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案例,迅速在患者口中形成良好口碑,各项指标和业务量稳步上升。临床科室收到的锦旗、感谢信都可以挂满一个屋子。
用成绩说话,这座医院成为深圳“三名工程”的典范工程。
深圳市政府分管医疗卫生事业的吴以环副市长多次亲赴医院,与赫捷院士一起为医院发展解决面临的重大难题;市政协副主席、市医管中心主任王大平,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罗乐宣等行业主管领导更是与院士保持密切联系,为深圳医院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深圳医院则用高水平肿瘤诊疗服务回馈深圳,“市民看大病不用再跑北上广”的目标正在迅速实现。
带给深圳一个未来
华南肿瘤防控新高地服务“大健康战略”
几天前,美国癌症学会发布“2018癌症统计年度报告”。这份报告里讲道,相比2017年,美国癌症死亡率又下降1.7%,这意味着自1991年来,美国癌症死亡率已经下降26%,相当于有近240万人逃过了“死亡魔爪”。
而中国居民的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却还在逐年上升。
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癌症发病率约占全球22%;死亡率约占全球的27%,死亡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7%。中国癌症图谱与美国不同以及就诊普遍偏晚,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作为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院士对中国肿瘤防控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想带给深圳的不仅仅是一个团队、一个医院,而是一个未来和责任。
在赫捷院士引领下,依托深圳医院,一系列肿瘤防治事业开始迈入正轨。
癌症早诊早治理念深入人心
国家癌症中心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在深圳顺利落地。
在市卫计委指导下,癌症中心与市慢病院等10家深圳医院合作,在2017年共完成全市5123例筛查,目前已确诊早期肺癌4例、结肠癌3例、食管癌3例、胃早期癌1例、乳腺癌1例,晚期肺癌1例。其中有6例在深圳医院进行手术,为市民排除“生命隐患”。
2018年,筛查范围预计将进一步扩大。
让肿瘤规范化治疗形成共识与合力
日前,市肿瘤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在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
质控中心的成立,将促进深圳市肿瘤性疾病质量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缩小不同区域、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质量差距。
龙岗区肿瘤防治医联体也在深圳医院挂牌,成员单位包括了龙岗全区各公立医疗机构,大家将从龙岗辖区出发,形成肿瘤防治合力。
在市主管部门推动下,国家癌症中心在深圳落地的可能性也正在被探讨。
一系列的资源整合举措都将使得更多患者能享受到高水平、规范化的诊疗。
推动深圳学术交流和地位迅速提升
2017年,深圳医院新增学术委员会任职25项,其中新增国家级学术委员会任职就多达12项,还带动了一批深圳、珠三角专家进入各类学术委员会。
大型学术交流与参访活动多,平均一个月就会举办3~4次,包括首届泛粤港澳大湾区胸部肿瘤高峰论坛暨医学院校长领袖沙龙、2017中日韩三国放射肿瘤学研讨会、首届南北肺癌精准诊疗论坛等。
参会专家人数常常达到数百人,全国乃至世界最前沿的肿瘤防治技术都在深圳得到展示与推广,极大促进华南地区肿瘤防治新高地的形成。
2018年,随着放疗中心的建成、医院一期改扩建工程的启动,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将再上新台阶。
而刚刚当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党委书记的赫捷院士,也将更为忙碌地往返在北京、深圳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