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建院60周年

防癌科普

科普报道

田艳涛医生:多方合力 共同推动健康科普事业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8-11-19 浏览次数:
字号:
+-14

  胃癌的高危人群及其早期筛查

  胃癌是我国常见多发的肿瘤,随着早期筛查的开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胃癌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但我国人口基数大,胃癌发病、死亡人数维持在较高水平。

  胃癌没有明确的发病原因,在临床上应重视早诊早治,重视高危因素,并且人们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旦有癌前病变或容易发生胃癌的病理情况,如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应进行及时的监测和治疗;年轻人应保持良好心态、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样,可能会从根本上降低胃癌的发生。

  胃癌方面的科普宣传活动

  在我国,胃癌是常见肿瘤,而且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例如,大量摄入含添加剂的食品,烧烤等,会增加胃癌的发生。此外,较大精神压力,抑郁情绪等也与胃癌的发生相关。

  田教授出版了两本胃癌科普方面的书籍,第一本是《漫画胃癌防治》,以漫画形式向人们宣传什么是胃癌,胃癌的高危因素,如何防治与治疗胃癌等。第二本今年也已经出版发行,即《你不了解的胃癌》,通过真实的案例和故事讲解胃癌的表现等知识,生动形象,并加入插画,直观的展现胃癌发生发展、治疗、转归,起到很好科普作用。

  对免疫治疗的期待

  今年,两位学者因免疫治疗获得诺贝尔医学界。前些年,美国前总统卡特患有恶性黑色素瘤,治疗过程中又出现脑转移,通过免疫治疗获得很好效果,实现较好的生活质量。因此,免疫治疗在近几年得到很大重视。

  今年,两个PD-1抑制剂在中国上市。随着对免疫治疗认识不断深入,国内开发新药、原研药驱动力逐渐增加,免疫治疗在未来会有很大发展和美好前景。

  在手术方面的创新

  创新是医学发展的原动力。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肿瘤中心做访问学者期间,田教授发现国外对伤口不是一层层缝合皮下组织,而是采用不缝合,但伤口也不会有问题。回国之后,田教授对伤口缝合进行大胆创新,不管患者是多肥胖或伤口有多深,皮下组织在彻底止血之后不缝合,并没有增加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在这方面取得很大成功。

  在胰腺癌手术中,田教授依据国外参考文献,大胆改良胰肠吻合方式,将血管外科的垫片缝线用到胰腺缝合,大大减少胰腺损伤和切割,使得胰肠吻合方式更为合理,很大程度上降低手术并发症,研究文章很快在美国相关杂志发表。所以,创新永远是医学发展的原动力,驱使前进的力量。

田艳涛.jpg

  田艳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常委兼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肿瘤防治规范化培训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兼健康科普分会主任委员、北京肿瘤绿色治疗新技术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协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腹膜后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发表媒体:医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