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院士论坛话肿瘤 高峰论剑议防控
第24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抗癌路上,你我同行”。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指导,国家癌症中心、中国抗癌协会、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的“2018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于4月15日正式启动。启动会后院士高峰论坛,就中国肿瘤防治防治事业和总体形势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赫捷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程书钧、林东昕共同出席了肿瘤防控院士高峰论坛。
赫捷院士首先介绍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六十年来对推动中国肿瘤防治事业扮演了领军者的角色:医院在我国肿瘤登记、癌症早诊早治、科技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医疗卫生战略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重点介绍了国家癌症中心目前所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建立全国的肿瘤防控体系和网络,目前已经建立了19个省一级的癌症中心;
二、建立完善的肿瘤登记制度,目前是全世界覆盖人群最多,正在建立以医院为基础的肿瘤登记制度;
三、建立完善的肿瘤防控预防宣传工作,要使全民的知晓率达到60%;
四、建立完善的早诊早治制度,早诊早治制度已经覆盖了16个省市;
五、建立完善的肿瘤规范化诊治制度。
面对新的控癌形势,他指出,我国在肿瘤防治与大数据平台的结合方面不断实践创新,国家级肿瘤大数据平台也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中。
孙燕院士作为中国内科肿瘤学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介绍了我国肿瘤内科学事业在学科建设、治疗模式、新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开拓发展历程,强调内科发展要重视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在推广我国肿瘤内科的事业中很关键的一个事情是在1997年成立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简称CSCO。目前CSCO已有会员有1万3千余人,是亚洲最大、全球第二的临床肿瘤学的学会。孙燕院士同时介绍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在肿瘤治疗中的三个特色:一是多学科诊疗模式;二是高发期研究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比如林县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肿瘤防治的典范;三是转化医学方面取得的瞩目成就。表示肿瘤防治离不开广泛普及肿瘤健康知识和“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
程书钧院士介绍了我国癌症防控的总体形势以及癌症的发生发展的新趋势,面对目前逐渐上升的肿瘤发病率,他强调要引起足够重视,整体人口的寿命在延长加之当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都会促进肿瘤发病率的增高,所以目前国家肿瘤防控的形势依然严峻。
程院士长期从事遗传毒理、肿瘤病因及癌变机理研究。他并对我国未来肿瘤防治的重心提出了建议,对于与病毒相关的肿瘤预防重点是对病毒的防疫控制外延性感染(比如肝癌、宫颈癌),而另一些肿瘤预防的核心问题则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林东昕院士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雾霾治理研究,推进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目前我国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相对落后,有效抗癌药大部分需要进口,造成治疗费用高昂,目前国家正式出台了抗癌药降关税文件,这是惠及民生、惠及广大患者的举措,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自主药物的研发。
林院士强调,我国肿瘤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现在肿瘤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基因组的时代,未来的趋势是从分子水平上做筛查、做早诊、做精准治疗。最后总结肿瘤遗传因素基因及环境对于肿瘤预防和治疗均有决定性的影响。
历代肿瘤事业的奠基人以帮助社会大众科学认识癌症、推进癌症防控事业为己任。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大众树立肿瘤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正确观念;坚持举办“肿瘤防治宣传周”公益活动,让“科学抗癌,关爱生命”从一句口号变成了深入人心的理念。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贾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