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专业版大众版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专业版 >>院所资讯 >>学术活动 >> 正文

院所资讯

学术活动

首届输血不良反应预警大会暨第四届全国肿瘤患者临床输血管理和质控培训班

来源:输血科 发布时间:2018-08-10 浏览次数:
字号:
+-14

  “首届输血不良反应预警大会暨第四届全国肿瘤患者临床输血管理和质控培训班”于2018年7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广西大厦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国家癌症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和干预”协同创新团队共同主办,由国家肿瘤规范化诊治质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共同承办。大会的主题为“回眸 传承 创新 发展”,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60周年院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1.jpg

  来自除西藏外全国所有省/直辖市的300余名优秀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包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江西省肿瘤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单位的输血同仁;全国输血不良反应研究联盟成员单位代表以及北京地区的输血专家与同行们,大家齐聚一堂,共议输血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分类分级、诊断治疗以及上报等热点问题。

2.jpg

  大会开幕式于7月25日上午8点30分正式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党委书记、本次大会主席赫捷教授首先为大会致开幕辞。

3.jpg

  赫捷院长以外科医生的视角强调了临床科室的发展离不开输血科支持,医院要重视输血科的建设发展,并且加强输血质量控制,手术量增加的同时输血量不增加甚至减少是衡量医院整体水平的指标,也是医生手术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赫捷院长结合肿瘤免疫治疗谈到了输血研究,提出输血与免疫治疗是否存在相关性和研究契合点的前沿问题,对未来的研究具有指引作用;最后,赫捷院长强调医院将进一步加强患者血液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全面保障患者安全,同时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输血科的建设与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医疗安全与血液处高新强处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高新强处长表示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安全不仅是世界卫生组织关注的问题,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度重视的问题;高处长肯定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和干预”创新团队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研究联盟所做的工作,并希望通过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推动我国输血不良反应预警体系的建设。

  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管理处王健伟处长代表项目管理部门莅临大会,彰显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对血液安全的高度重视。王健伟处长鼓励研究团队再接再厉,努力将我国输血不良反应和血液安全预警工作与研究推向新台阶。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党委书记刘嘉馨教授为大会致辞。刘嘉馨书记表示输血研究所全力支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和干预”创新团队的研究工作,希望团队今后取得更多的成果,并对首届输血不良反应预警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还有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杨培蔚主任、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王鸿捷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建辉院长助理、北京市通州区中心血站李云龙站长、本次大会共同执行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国华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刘忠教授。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兼国家肿瘤规范化诊治质控中心办公室主任邱亭林主持。

  开幕式之后是大会的主题报告。首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医疗安全与血液处高新强处长做“中国患者安全现状与发展”的主题发言。高新强处长重点介绍了何谓患者安全、我国患者安全现状及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建议三方面的内容,并强调了患者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刘忠教授从输血不良反应的研究背景、我国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以及我国输血不良反应的展望三个方面作了“输血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的精彩报告。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黄宇光主任介绍了协和医院的临床用血预警方案,并对全球血液预警系统,不同国家的血液监管模式及血液预警成果进行了详细阐述。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王鸿捷副主任作了“献血不良反应和献血不良事件”的大会报告,讲解了献血不良反应的分类、严重程度评估以及国际献血不良反应监测的概况。

  美国西北血液中心Katie Wilkinson教授作了“Transfusion Reactions-Hemovigilance Definitions”的学术报告,以案例形式介绍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定义标准、严重程度及输血相关性。

  最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姜晶梅主任从统计学角度对输血项目的设计和研究进行了经验分享,会议的主题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7月26日和27日两天会期为输血不良反应专题报告,大会邀请了20位输血、麻醉及血液病领域的知名专家现场授课。解放军总医院输血科汪德清主任首先拉开了专题报告的序幕,作了“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诊断标准”的学术报告;北京医院输血科宫济武主任紧接着向大会介绍了“感染性输血反应诊断标准”。我国最常见的两种输血不良反应,即“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诊断标准分别由上海华山医院输血科夏荣主任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刘凤华主任讲授;“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诊断标准由北京协和医院输血科原主任白连军教授和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尹文主任分别讲授;而近年的研究热点“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诊断标准”则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输血科纪宏文主任讲解。

  此外,其他输血不良反应,如“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低血压反应”、“输血相关呼吸困难”及“输血后紫癜”等诊断标准与症状处理亦由多位行业专家分别讲授。值得一提的是,我院输血科李喜莹、彭涛分别就“迟发性血清学反应”和“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症状处理”作了大会报告。

  专家们的生动、专业的学术报告激发了与会代表们的浓厚兴趣,会场学习氛围热烈,至会期最后一天仍是座无虚席;授课专家与学员互动频繁,深度对话不断,掌声不绝于耳。

  闭幕式前,大会共同执行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刘忠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国华教授分别作了“输血不良反应研究和挑战”和“真实世界数据—输血不良反应上报系统的质量控制”的学术报告。刘忠教授通过分析2017年SHOT最新年度报告,结合临床实际案例引导大家思考我国输血不良反应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赵国华教授呼吁大家重视上报数据质量和真实性。只有真实世界数据才能被作为真实世界的证据用于临床和医疗决策。

4.jpg

  首届输血不良反应预警大会在参会代表们的聆听、交流与回眸中胜利闭幕。本次大会围绕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分类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培训。会议结束后,会务组收到了多封发自肺腑的感谢信,参会者一致表示通过会议学习,对输血不良反应的理论与实践有了全新认识,要将所学应用到临床输血工作中。授课及与会的专家们对大会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本次大会办出了专业性,办出了新高度,将对我国输血不良反应预警体系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输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