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专业版大众版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专业版 >>院所资讯 >>学术活动 >> 正文

院所资讯

学术活动

国家癌症中心第九届肿瘤实验室检测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来源:检验科 发布时间:2018-11-05 浏览次数:
字号:
+-14

6.jpg

  国家癌症中心第九届肿瘤实验室检测高峰论坛于2018年8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持续3天,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主办,北京医师协会检验医(技)师分会协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检验科崔巍主任担任会议执行主席。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国家卫生健康委临检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等多个单位的多名专家主持或报告,另外还有3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医院、研究所和医学独立实验室的代表参会。

  8月10日14:00会议开幕,大会主席赫捷院长代表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对各位参会专家、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赫院长指出,近年来,随着肿瘤发病人数的增多,临床诊疗对肿瘤检验的相关需求也增大;检验科依托各种肿瘤实验室诊断技术,尤其是分子诊断技术,将为肿瘤精准治疗发挥更大的作用。赫院长还对已经走过十年历程的本研修班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检验科立足于国家癌症中心,与全国各地的检验同行们一起,就肿瘤实验室检验的质量控制方面做一些工作,并争取早日制定出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借力于检验科顺利通过ISO15189评审的东风,尽快与国际接轨,更上一个层次;并与全体学员合影留念。随后,由北京朝阳医院检验科主任王清涛教授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检验科主任齐军教授作为会议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芝华教授介绍了血液miRNA用于预测肿瘤放疗敏感性的研究以及外泌体的相关研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主任介绍了肿瘤基因突变NGS检测临床应用进展及国内存在的关键问题。随后,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胡冬梅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车轶群教授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高佳老师做了精彩的报告,分别介绍了医学实验室认可要求与准则、B细胞淋巴瘤骨髓微小浸润的实验室诊断以及肿瘤患者临床生化及出凝血检验案例分析。

  8月11日上午,会议继续进行。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崔巍教授和内蒙古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丁海涛主任作为会议主持。首先,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昕院士向参会人员介绍了piRNA与结直肠癌相关的机制研究及放化疗敏感性的内容,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王传新院长介绍了外泌体分子标志物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病理系副教授柴立教授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的实验室思想并介绍了对CHIP的研究进展。短暂休息之后,来自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刘冰副社长介绍了科研设计与论文报告规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检验科主任齐军教授和北京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徐国宾教授分别做了题为“EBV感染与肿瘤”和“结直肠的筛查和术后微小残留的分子检测临床应用新进展”的报告。

  8月11日下午的会议主持由北京佑安医院娄金丽主任和河北省四院张金艳主任担任,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曾红梅教授结合自身多年的经验,为参会人员介绍中国肿瘤负担及防控工作。之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崔巍教授则详细地介绍了目前甲状腺癌血清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孙永琨则介绍了伊立替康和ugt1a1基因多态性相关内容。短暂休息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韩晓红教授介绍了2018年6月举办的ASCO会议中肿瘤检测技术新进展。随后授课专家为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的三位专家分别为王慜杰老师、魏葆珺老师、朱宇老师,介绍的内容包括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疗中的应用、血液EGFR检测的案例分享、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研究进展。整个会议涵盖了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基础研究、临床检测和临床综合治疗等全方位内容。会后,参会代表还就肿瘤实验室检验中的疑难问题、新项目的开展等内容展开了面对面的交流。

  本次高峰论坛是在基于前八届会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而成功举办,从2007年我院检验科成功举办第一届肿瘤实验室检测研究新进展研修班至今,已经整整走过了11年。会议整合国内外实验室诊断特别是肿瘤实验室诊断领域的专家资源,使得内容贴近临床肿瘤检验实际需求。整个会议学术气氛浓厚、内容丰富,参会人员讨论热烈,为参会人员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会议受到各位专家学者的广泛好评,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我院检验科在肿瘤实验室诊断领域的影响力。

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