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普教育 >> 正文

科普教育

肿瘤预防

【专家访谈】一滴血就能测癌?陈万青教授:目前技术下仅凭标志物无法诊断肿瘤

发布时间:2018-01-25 浏览次数:
字号:
+-14

【流言】

癌症筛查获得重大突破,一滴血就能测癌?

【点评嘉宾】

225e279ba91f43e984759301f62065d8.jpeg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副主任陈万青

【点评实录】

各位专家,媒体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癌症的一些相关知识。

实际上这条流言是一个旧新闻,它首先反映了民众对于健康的关注,另一个就是反映了我们目前对于癌症认识的很多问题,尤其是在诊断、治疗、如何早期发现,实际上,在目前的现有的技术还有很多未知。

热休克蛋白不是一个新事物,在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已经有这个东西,它是细胞里面存在蛋白质,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尤其是热刺激的时候,它会大量产生,其实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的一个机制。只不过清华大学的罗教授发现了Hsp90α在癌症患者身体内浓度是很高的,尤其是恶性程度越高的肿瘤浓度越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批准其作为一个肿瘤标志物来作为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是什么?它是肿瘤细胞特有的,或者肿瘤组织产生的或是机体对于在对肿瘤反应当中产生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癌症的患者的体内有,含量高,在正常人的体内是没有或者说是含量很低,通过检测容易查到。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在很多的情况下,将其应用到临床和预防,一个是我们发现它对于我们早期的诊断和临床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另外在治疗的当中,我们可以通过观测它的变化,来评价它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如是否复发、转移,在临床当中的应用还是挺广的。

目前发现的肿瘤标志物有100多种,实际上在肿瘤的诊断以及治疗当中应用的也不过是20、30种,大家都知道,在体检的时候,经常会一些检测的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查体的时候常常作为癌症筛查的检测项目之一。

经常也会碰到朋友来问,体检的时候发现一个肿瘤标志物高,是不是就得肿瘤了?其实现在技术,单一的肿瘤标志物还达不到诊断肿瘤的水平,需要结合其他的检查手段,如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最后需要组织病理学诊断。我们希望,将来会有一个肿瘤标志物能够被发现,能够实现一滴血可以查癌,目前还有大量的基础研究在开展,我们也试图在基础研究有一个新的突破。

另外,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说一下,最近关于肿瘤的谣言还是很多的。比如说“什么因素能够导致癌症”“什么原因使我们国家的肿瘤发病率很高”实际上有很多的消息都是不真实的,比如说大家前一段时间听说过的,“碘盐中的碘导致甲状腺癌高发病率”虽然从我们人群的监测数据来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现在确实是翻番在涨,我们预测再过一两年,甲状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很可能会超过乳腺癌。但根据最近我们的研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跟碘盐完全没有关系,甚至发现,碘盐人群覆盖很好的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反而不高。

因此还是希望各个媒体能够在宣传健康知识的时候更科学,多跟官方科研机构,研究机构多合作,发布一些经过专家证实的专业知识,使我们的公众能够得到更科学的健康宣传、健康教育的机会。

转自:北京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