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专业版大众版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专业版 >>院所资讯 >>院所动态 >> 正文

院所资讯

院所动态

我院参加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侧记

发布时间:2019-07-12 浏览次数:
字号:
+-14

2019年5月,蝉鸣伊始。作为医院的青年医生和青年教师,有幸代表医院参加了北京市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并且获得了本届青教赛医学组二等奖、最受学生欢迎奖和最佳教学回顾奖。

回首从接到比赛通知的兴奋与忐忑,到准备教案和幻灯的纠结与焦虑,再到最后站在北京市决赛讲台上的从容与淡定,一路走来挥洒过汗水,也收获了经验和感悟。

熟悉规则是前提

北京市青教赛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它不仅是北京高校锻炼青年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更是青年教师打磨自身教育水平的磨刀石。今年青教赛更新了赛制,将医学组单独设立,且由以往的准备1份教案和PPT进行讲解,变成了需要提前准备5份不同教案和PPT,在赛前24小时系统随机抽取1份作为比赛讲解内容。教学内容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无疑给比赛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对青年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把握度和临场发挥的应变力提出了严格的考验。如何在短时间内将自己所擅长的讲解内容提炼、扩充,拆分成5堂内容丰富且各不相同的课,并且确保每一堂课都有教学亮点,是准备的前提和关键。

充分准备是基础

由于临床工作的特殊性,我们无法像高校老师那样专门抽出几个月潜心准备,但每天也要尽量保证3-5小时的全心投入,周末和节假日的整块时间更要被充分利用,在有限的时间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深刻领悟教学精神,用心设计好课堂的每一分钟。此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一张黑板三尺讲台,多媒体课件、教具展示、师生互动和提纲挈领的板书,都能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增加课堂的生动和趣味性。台上20分钟的展示,要想做到一字不错、一句不漏的游刃有余,就必须把每一句话都反复说上数十遍,甚至每一个转身,每一个眼神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

团队协作是保证

作为青年教师,课堂的讲课“实战”经验非常有限,对专业知识的把控、教学设计的拿捏和言语表达也不如资深教授们准确,因此虚心向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前辈请教是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宝。在准备比赛期间,作为指导老师,周纯武教授和赵心明教授都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从教学内容选定到教案设计,从讲稿准备到言语表达,两位教授倾囊相授,在一次次演练和修改中帮我建立信心。周纯武教授利用宝贵的休息时间对我的每一句话和课件上的每一个字进行精雕细琢;赵心明主任更是克服科室人手紧张,专门给予我准备比赛的时间,并对教案设计提出了宝贵建议,两位老师的无私帮助无疑是我参加本次比赛最大助力和动力。与此同时,科室的同事、配合讲课的学生,在每一次试讲后提出的反馈对于课堂的改进弥足珍贵。此外,还要感谢工会和教育处老师,是他们的细致工作和热心帮助让我能够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安心参加比赛。

课后反思是关键

本次比赛创新性地设置了课后教学反思环节,虽然分数的权重只有5%,但却是给予我在本届青教赛最大的收获。因为虽然经过了赛前充分准备与赛场上的尽力发挥,但是依然会留有一些遗憾,这些遗憾只有在讲课后的很短时间内印象最深,能够在比赛后将自己的反思在特定时间写出来,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是一种启迪和积累。与此同时,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是将课本知识简单的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讲好一堂课将自己的所学、所知和所悟传递学生,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的本源,最终达到 “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今年的青教赛已经落下帷幕,而作为一名青年医生和青年教师,我的医学教学工作才刚刚起步,需要学习和积累的东西太多太多。本次比赛将是一个重要契机,激励我在医学教学的道路上向前辈和老师们不断学习,继续前行。

最后,希望医院更多的优秀青年医务工作者未来能参加到青教赛中,为自己、为团队、为科室、为医院赢得荣誉!(文/影像诊断科 赵青 图/工会孙鑫)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