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讯
T淋巴细胞激活负调控基因CTLA4遗传变异与肿瘤易感性的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病因及癌变研究室林东昕教授课题组与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沈洪兵教授课题组共同完成的题为“Functional Genetic Variations in 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 and Susceptibility to Multiple Types of Cancer”的研究论文发表在2008年9月1日最新一期的Cancer Research杂志上(Sun et al,Cancer Res. 2008; 68:7025-7034)。该研究探讨免疫相关基因CTLA4遗传变异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CD28和CTLA-4是T细胞特异表达的受体,前者与抗原递呈细胞(APC)表达的B7.1结合使T细胞增殖和激活;T细胞一经激活就表达与B7.1亲和力大大高于CD28的CTLA-4;CTLA-4是T细胞增殖和激活的负调控因子,它与B7.1结合导致T细胞去增殖。此外,CTLA-4还可诱导不依赖FAS-FASL的T细胞凋亡。该研究根据国际单体型图计划汉族人群基因分型数据挑选7个单体型标签SNPs,同时又根据NCBI SNP数据库和文献挑选了4个编码区SNPs。这11个SNPs覆盖了CTLA4所在区域89%的连锁不平衡区域。在800例肺癌病人和800例正常对照的先期研究中,发现在11个SNP中只有49G?A与肺癌发病风险增加相关。GA和AA基因型发生肿瘤的风险比GG基因型分别增加22%和109%,呈等位基因剂量-依赖关系。根据这个结果,进一步扩大了肺癌样本量并增加了肿瘤类型进行研究,肿瘤病人共5,832个包括肺癌、食管癌、贲门癌、乳腺癌,正常对照共5,831 个,分别独立与各种肿瘤病人配对。结果显示该SNP与上述肿瘤的发病风险均相关。该SNP位于CTLA4编码区,导致CTLA-4受体细胞膜外部分蛋白质第17位氨基酸改变(Ala?Thr)。一系列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分析不同等位CTLA4编码的CTLA-4的生物学功能。免疫共沉淀试验结果表明,CTLA4-49A编码的CTLA-4-Thr17与B7.1结合的亲和力显著高于CTLA4-49G编码的CTLA-4-Ala17。比较重组的CTLA-4-Thr17和CTLA-4-Ala17抑制T淋巴细胞体外激活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CTLA-4-Thr17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CTLA-4-Ala17。进一步研究了携带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体外PHA刺激后T淋巴细胞的增殖(PBMC中CD25+/CD4+细胞比例)和激活(IL-2 产量)差异;结果表明,携带CTLA4 49AA基因型的PBMC经PHA刺激后CD25+/CD4+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携带CTLA4 49GG基因型的PBMC。细胞培养液中的IL-2产量也是49AA基因型显著低于49GG基因型。这项研究是继去年5月林东昕等在Nature Genetics发表的CASP8的研究结果后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这些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免疫关键基因的遗传变异影响肿瘤易感性的假设。Cancer Research是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国际专业学术刊物,2006年影响因子7.656。这项研究的发表再次证明院所学术研究水平居国内一流地位。(病因及癌变研究室 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