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专业版大众版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专业版 >>院所资讯 >>最新医讯 >> 正文

院所资讯

最新医讯

从食管癌早诊早治的发展看临床对转化医学研究的需求

发布时间:2011-09-21 浏览次数:
字号:
+-14

中国是个食管癌高发国家,但由于到医院就诊几乎90%以上均为中晚期患者,致使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几十年来无明显改善。而早期食管癌无论是外科手术还是内镜下微创治疗,其5年生存率均可达到90%以上。可见,食管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发展趋势,虽然内镜下微创治疗已成为NCCN推荐指南,但在食管癌早诊早治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临床迫切需要通过转换医学研究逐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食管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食管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技术包括食管拉网细胞学、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内镜下碘染色辅以病理学检查。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作为早期癌筛查技术由于接受度和敏感性较低,限制其广泛的应用,中国现阶段无论是经济及技术均不能允许大规模开展以内镜为主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工作,需要通过转化医学研究进一步提高细胞学拉网的敏感性,找到一种成本低、接受度及敏感性高的初筛方法。将分子生物学用于肿瘤筛查和早期诊断是几代人的梦想,这种方法即简单、接受度又高。随着近几年高通量技术的发展,成本也明显降低,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锲机。同时我国科研投入不断增加,并且目前我们具有丰富早期食管癌病源和队列,为我们通过转化医学研究发现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打下基础。对于食管癌早诊技术来讲,内镜下碘染色辅以靶向活检是目前食管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金标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研究均证实该方法是现阶段最有具有实效性的,但该方法主要缺点是成本高、技术要求高,需要严格培训。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生物学改变应先于病理形态学改变出现,在现有的碘染色和活检的基础上,应用内镜发现有生物学改变的“早期病变”,进一步提高内镜的早诊水平,这种内镜称为生物学内镜,已经有相关探索性研究报道,希望通过转换医学研究这方面的工作,引领内镜早诊技术的发展。除了上述三种传统的筛查和早诊技术,针对食管癌的筛查早诊技术,能否跳出食管本身病变去探索应用转化医学研究食管癌的筛查和早诊治技术,因为临床上常常发现食管本身可以合并下咽癌、胃癌、贲门癌等,文献报道下咽癌和口咽癌合并食管癌现象高达44.3%,因此可寻找两者的分子标志物异同,试图通过检查口咽黏膜来预测食管癌的发生情况。

二、食管癌的早期治疗现状及存在问题

虽然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有很多种,但目前早期治疗尚存在三个主要问题。首先,目前内镜下微创治疗以病理诊断为基础,临床上以病理诊断为基础的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治疗策略是: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处理原则是均行内镜下微创治疗,对于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目前的治疗原则是只进行定期随访观察,但是随访研究结果表明,其中25%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并不能发展成食管癌,这部分病人可能存在过度治疗;而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的13.5 年癌变率分别为25%和50%,这就意味着这部分患者可能将失去最佳的治疗和干预时机。因此单纯以病理诊断为基础指导内镜下微创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转化医学研究发现其他分子标志物,更为客观地预测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客观地指导我们临床治疗。其次,临床治疗术前除了需要病理诊断外,还要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脉管浸润情况,很遗憾目前无论是对活检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内镜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难以精确判断肿瘤的浸润深度,更难以监测早期癌的淋巴结有无转移,有无淋巴管/脉管浸润,这使早期癌的内镜下微创治疗的疗效存在某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已经得到早期诊断的患者失去最佳治疗的机会,因此需要通过转化医学研究发现一些分子标志物,应用这些分子标志物预测病变浸润深度、判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以便有效指导临床治疗策略。最后,关于食管癌内镜下微创治疗后随访时间如何界定的问题。目前,内镜下微创治疗随访原则是术后第3个月、6个月、1年、2年进行复查,但临床经验告诉我们食管癌存在同时性多原发癌和异时多原发癌,这些患者肿瘤进展速度远远快于无多原发癌患者,如何把这两类病人区分开来,能否在内镜和病理诊断基础上通过分子标志物更为早期预测发生异时多原发癌的可能,这样可以客观地指导个体化随访。

除了上述食管癌早诊早治问题,临床上尚存在一些其他问题。例如能否单纯以距离界定癌旁,因为一是食管癌存在多原发情况,二是食管肿物周围本身又有早期癌,基于以上两种现象,单纯以距离为依据而没有以内镜、病理形态学界定癌旁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切性;临床上有些食管癌病人伴有食管壁内转移,有些人则无壁内转移,并且有食管壁内转移者常常伴有淋巴结转移,壁内转移与淋巴结转移两者间是否有关联,需要通过转化医学研究来回答。此外,同样T分期的肿瘤,同样内镜分型,有些人发生淋巴结转移,而有些人却不发生淋巴结转移;甚至有些人没有任何症状,以不明原因淋巴结转移就诊,内镜检查发现食管病变却为早期癌,是否这些病人肿瘤发生时就决定了结果?希望通过转换医学研究找到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分子标志物。

我们医院老一代的科学家为食管癌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增加,针对上述各种问题,需要临床学科和基础学科紧密结合,在前辈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转化医学的研究,逐步解决目前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王贵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