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所动态
扎根临床 潜心科研 再获丰收——我院放疗科参加2013 ASTRO会议纪实
——我院放疗科参加2013 ASTRO会议纪实 发布时间: 2013-10-29 | 撰稿:王健仰(文/放疗科) | 摄影:放疗科

2013年9月22日至26日,第55届美国放射治疗及肿瘤学(ASTRO)年会在充满现代气息的奥运城市亚特兰大隆重召开。这届全球最高学术水准的放射肿瘤学盛会依然吸引了世界各地12000余名放射肿瘤学同仁参会。在4天的会议时间里,我院放疗科一行13人在李晔雄主任的带领下,往来奔波于各个会场,沉浸在放疗新技术的快速进展和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发布的信息海洋中,心情沐浴在亚特兰大奥运遗产的活力运动气息中,舒畅淋漓。 我院放疗科共有19项研究报告被ASTRO大会录用,数量再次蝉联国内各大放疗中心之首,其中包括3项口头报告(国内共5项),2篇壁报讨论(国内共4篇)和15篇壁报(国内共81篇)。今年的ASTRO大会共收录各项研究1937项,创下历届年会之最。其中口头报告(Oral presentation)363项,壁报讨论(Poster discussion)114项,壁报及其他1460项。令人欣喜的是,共有90篇来自中国的稿件被录用,得以在大会中展示并交流。(上接第2版) 值得一提的是,我院放疗科被录用的19项报告,内容涉及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头颈部肿瘤、肺癌、食管癌、直肠癌、肛管癌、乳腺癌、软组织肉瘤等各类肿瘤。这说明我院放疗科近年来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基础上,紧跟学术前沿,专心科研不放松,经过多年的潜心努力,各类肿瘤病种的研究广泛开展,并不断获得丰收。 在本次会议中,王淑莲教授、陈波医生、王健仰医生、刘晓医生进行了口头报告或壁报讨论。 王淑莲教授在口头报告中向国外乳腺癌学者介绍了由我科独立完成的国际首个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规分割放疗与大分割放疗的III期随机对照研究的中期结果。该研究目前已入组455例T3-4和/或N2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其中接受常规分割放疗(50Gy/2Gy/25f)患者223例,接受大分割放疗(43.5Gy/2.9Gy/15f)患者232例,平均3年随访后,无论是总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还是远处转移率,两组患者均没有差异,但是接受大分割放疗患者的副反应(皮肤反应)要明显低于常规分割放疗组患者。会上国外多名学者详细询问了该研究的细节,包括患者特点、放疗技术以及随访资料的情况,王淑莲教授一一作答,会后各学者对我科能在国际中第一个开展此项研究表示赞赏,并积极期待最终研究结果。会后该研究报告作为还被评为今年的Best of ASTRO meeting,这是ASTRO从近两千项研究中挑选出的极少数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研究,以供各国学者们进一步学习、分享。 陈波医师在大会上做了《Late Relapse in Early Stage 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 nasal type》的口头研究报告,是国际上首次对早期原发上呼吸消化道的NK/T细胞淋巴瘤(UADT-NKTCL)经治疗后无瘤生存>5年患者的远期复发进行的大样本研究报告。该研究对1983-2007年我院收治的245例IE-IIE期UADT-NKTCL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中114例治疗后5年内无瘤生存的患者最终入该研究组。全组5年后复发13例(8例患者为局部区域复发,7例患者为远处转移),复发中位时间8.1年 (5.1-23.1年),10年和15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0%和21.5%。复发模式与治疗开始后5年内的复发模式具有显著差异,随着复发时间距治疗开始时间的间隔时间增加,复发模式从远地受累为主渐转变为以局部区域复发为主。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存在全身症状(B Symptoms)是远期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HR=3.737,p=0.027)。该报告引起了在场多位国际知名淋巴瘤专家的关注,多位专家向陈波医师讨论了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放射野内外复发情况、再治模式等,并就UADT-NKTCL复发后放射野和剂量等与该研究的主要负责人李晔雄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该项报告再次体现出我院放疗科在UADT-NKTCL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迄今为止,放疗科先后发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SCI文章15篇,总IF达94.4分,通过一系列研究,明确了疾病的临床特征、治疗模式、亚组分型和预后模型,该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享有国际声誉。 王健仰医生口头报告的内容是调强放疗(IMRT)在软组织肉瘤的功能保留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作用。该研究收集了自2005年我院引入IMRT以来的80例患者,经过5年随访,局部控制率达到88.1%,总生存率达到83.6%,IMRT尽管放射野小于与常规放疗,但疗效相同,而且副作用(骨折、关节水肿、僵硬)显著降低。在此之前,仅有美国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的Alektiar医生在JCO(41例)上报道过,之后再没有相关报道,IMRT在保肢术后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亟待验证。我院该研究是目前最大宗临床研究,其结果与MSKCC的报道惊人的一致。会议主持人点评道:结合先前MSKCC的研究结果,来自北京的研究结果再次肯定了IMRT在四肢软组织肉瘤中的作用,今后的研究方向将是如何进一步降低治疗副作用。Alektiar医生和其他学者还就该研究中放疗野设计、R1/2术后处方剂量和患者复发模式等,与王健仰医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外,刘晓医生的《EGFR高表达对食管鳞癌的预后及术后放疗疗效的预测作用》和《pT2-3N0M0食管鳞癌R0术后复发模式及术后放疗的临床意义》被选为壁报讨论,大会主席Crane医生(MD anderson)对这两项研究很感兴趣,刘晓医生向Crane医生和其他与会者详细讲解了这两项研究。惠周光教授的《老年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放疗的价值》壁报,还引起了众多参会者驻足讨论,他们就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是行辅助放疗的病例选择与惠周光教授深入讨论和交流。另有多位同事的壁报在壁报区展览,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兴趣,他们均在现场就相关问题与国外学者进行了讲解和答疑。 本次会议不仅向国际同仁展示了放疗科的研究工作成果和进展,更给我们提供了与同仁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我们将再接再厉,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