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建院60周年

防癌科普

科普报道

陈万青教授:我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进展

来源:ccmtv 发布时间:2018-11-29 浏览次数:
字号:
+-14

  一甲子护佑希望,六十年医者担当。“第六届国家癌症中心学术年会”期间,CCMTV临床频道围绕我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进展这一话题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教授。

  专家简介

2.jpg

陈万青

  研究员,博士, 博导, 现任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研究室首席专家

  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与控制分会常委,肿瘤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期刊出版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副秘书长

  负责多项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如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肿瘤随访登记项目以及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

  国际癌症筛查及早期诊断论坛的设置及亮点

  癌症筛查是控制癌症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目前我国正在逐渐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和研究。本次大会设立的国际癌症筛查及早期诊断论坛邀请到了在此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外国专家,其中包括美国癌症研究所(NCI)的一些专家,他们在肿瘤筛查的方法学研究方面经验丰富。同时,论坛也邀请了国内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参加。举办此论坛,一方面是促进我国与国外先进国家在癌症筛查和早期诊断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另一方面是推广我国癌症早诊早治工作。

  我国癌症筛查工作进展

  近几年,我国癌症早诊早治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自21世纪初,国家卫生健康委设立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从农村、城市及高发地区都在逐步推广癌症早诊早治技术。目前,已有涵盖8个常见癌种,包括肺癌、上消化道癌(食管癌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及两广地区高发的鼻咽癌等,纳入到了筛查和早诊早治的范围。通过此项目的开展检出了大量早期癌症患者,同时推动了基层专业人员的能力建设。随着我国对癌症早诊早治工作的不断推进,这将对我国今后的癌症防控提供很大益处。

  提高癌症早诊率和5年生存率

  “早诊率”是癌症早诊早治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我们发现很多地区的癌症筛查的早诊率不高,这可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基层能力不足,基层专业人员对早期病变或癌前病变的诊断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了“早诊率”这一指标。

  在前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对我国17个肿瘤登记处全部癌症病例进行随访, 开展生存分析,发现2003-2005年的总体癌症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不高,仅有30.9%,比当时的美国,以及邻国的日本、韩国都要低。随后, 我们提出提高5年生存率作为癌症防控效果的一个主要指标, 因为它可以评价一个地区的医疗水平、医疗配置,反映一个地区的癌症控制的整体成效。为此,我们以2003-2005年作为基线,提出了中长期癌症防控目标,到2025年或2030年要逐步提高5年生存率。

  今年年初,我们对这几个肿瘤登记点进行了更长期的随访,有了可喜的发现, 到2012-2015年,这些地区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经提升了10%,达到了40.5%。

  生存率直接体现了我国癌症防治取得的效果, 我们通过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二级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工作的推广)、三级预防(临床规范化治疗的推进),使整体人群的5年生存率稳步提升,所以我们有信心圆满完成既定的目标。

  发表媒体:ccm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