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进展已对临床医学实践产生深远影响。很多新的疾病相关基因的发现得益于人类基因组序列的完成。另外,各种相关技术的发展已使得很多疾病的分子机制得以阐明。分子病理学就是应用这些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原理、理论和技术来解决临床医学的问题与难题。分子病理在病理学诊断和辅助诊断中起着越来越多的作用。 我院病理科分子病理学实验室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建立新的分子病理诊断技术服务于临床。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以下两大方面:其一,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其二,人员投入相对不足。分子病理在很大方面依赖于比较昂贵的先进仪器设备,如荧光显微成像系统、测序仪等。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病理科鼓励科内主治以上各级医师积极申请包括院所级临床科研课题在内的各类资助,借此缓解一部分经费投入不足的困难。同时积极鼓励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科内研究生参与临床科研工作,并设分子病理学实验室主管一职,全面负责实验室管理工作。分子病理学实验室主管现由应建明医师担任,应建明医师此前获香港中文大学临床肿瘤学系PhD学位,发表SCI文章二十余篇,现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和院级课题1项。目前实验室已申报并通过医院新技术开展项目的共9项,其中包括:EBV、HPV核酸原位杂交检测;尤文氏肉瘤、滑膜肉瘤和腺泡状横纹肌肉瘤的染色体易位检测;滤泡性淋巴瘤和帽带淋巴瘤的染色体易位;淋巴瘤基因重排及流式免疫表型检测。上述项目的建立对于肿瘤病理诊断提供有益的帮助。此外,全自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KRAS、EGFR基因突变检测、HER-2、EGFR基因的FISH、SISH、CISH检测技术也处于实验研究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投入临床应用。病理科分子病理学实验室将为肿瘤患者疾病诊断和推动个体化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病理科 郑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