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追忆·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发布日期: 2012-4-26 中国现代放射肿瘤学奠基人之一,著名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首任放疗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1~3届主任委员,《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4届总编辑谷铣之教授,于2012年3月19日18时45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4岁。 1919年3月9日,谷铣之出生于北京,原籍山东文登。1937年就读于燕京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40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1942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医学院学习,1945年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46—1949年在南京鼓楼医院内科做住院医生,1949—1958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任主治医生、副教授。自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放疗科成立以来任教授、科主任。1984年辞去科主任职务,至1988年退休后仍工作在医教研第一线。1999—2004年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曾兼任美国放射肿瘤学会名誉会员,《国际放射肿瘤学杂志》编委等。 1991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1994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优秀临床医学名医称号。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和全国卫生系统“教书育人先进教师”。他还曾获中央军委授予的二等功、北京市和卫生部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谷铣之教授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放射肿瘤学事业中,是我国第一代最具开拓性、最有学术成就的放射肿瘤学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特别是为创建和发展我国肿瘤学事业做出了突出成绩和卓越贡献,在国内外放射肿瘤学界享有崇高威望。谷铣之教授作为我国从事放射肿瘤学专业最早学者之一,积极倡导并促成放射肿瘤学成为独立临床学科。他于1965—1999年四度引进国外先进治疗设备,为创建我国第一个具有现代放疗技术的临床科室奠定了物质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他率先亲手创建了放射物理室、放射生物室,使国内技术水平及研究成果与国际发展同步,并部分处于先进水平。他十分重视培养放射肿瘤学专业人才,先后培养出高级技术骨干近百人,其中许多成为全国著名放射肿瘤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的专业队伍。 谷铣之教授作为我国放射肿瘤学科最有成就的带头人,学识渊博,造诣精深,建树颇丰。1986年他主持创立了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1987年创办了《中国放射肿瘤学》杂志(1992年改为《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肿瘤放射治疗学》专著。他一直强调肿瘤综合治疗、倡导随机分组研究方法,在食管癌、贲门癌、上颌窦癌及鼻咽癌的放疗及综合治疗中成绩卓著,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影响深远。他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创钴-60腔内后装治疗食管癌的新方法,成为我国近代后装治疗的先驱,其研究成果获1989年第五届近距离治疗国际会议大奖。在他担任中央首长的保健工作期间,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特别赞扬。 谷铣之教授不仅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名医,更是一位医德高尚的楷模。他廉洁自律,几十年如一日,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肿瘤患者服务。他爱国、正直、宽容、谦虚的人品和公正无私的品德令所有同事、患者感动。谷铣之教授治学严谨,不遗余力地培养提携年轻人,把全部心血灌注在学生身上,是德高望重的老师,大家无比地尊重他。谷教授一生淡泊名利,不慕虚荣。技高不自恃,功大不自傲,高标准做事,谦虚谨慎做人。他和老一辈放疗专家创建的精神:和谐严谨、创新进取,成为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的座右铭。 谷铣之教授的逝世是我国医学界的重大损失,他对我国肿瘤学事业所做出的不朽贡献和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使我们永生难忘;他的人格魅力、高尚医德和谦逊平和的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谷铣之教授永垂不朽!
|